|
社评:精准对付恐袭思想的传播时间:2021-07-12 七月一日发生袭击警察事件,震动全城。执法部门行动高效,迅速遏制了另一宗未遂恐袭,拘捕了包括大中学教职员和中学生在内的涉嫌犯罪人员,值得赞许。当然,这些带恐怖主义性质的行动和思想传播,的确让市民倍感忧虑。一来,这种所谓“孤狼式”恐袭,比有组织的恐袭更难预测和防范,事前可以毫无征兆;二来事后居然有人到现场或者网上“悼念”施袭者,换言之,这种恐袭思想不乏粉丝支持,大有长期存在和蔓延的可能性。 本文标题所提的“精准对付”,意思是要精确有效地阻止和治理这种恐袭思想的生根与蔓延,而不能只是泛泛地提出加强国家安全教育、法治教育和爱国教育。笔者不是说这些重大教育工作项目不重要,而是说不能仅仅依靠这种大范围进行的教育。正如急病则先治其标,缓病则可治其本。这种大范围教育属于固本培元式的治理,长期才能见效。但既然这种“孤狼式”和有组织的恐袭已经出现,就是一个危险信号,就是一个急的病征,就必须要用更具针对性的标靶治疗,包括校园教育和社会教育。 首先,特区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成立专业的研究团队,针对组织和参与恐袭的犯罪人员进行犯罪心理学的个案研究。深入了解认识这些犯罪者的人生经历、教育背景、生活习惯、社交圈子等等,以掌握其恐怖主义思想从没有到萌发、从恐怖主义思想到行动的整个心路历程,从中爬梳出恐袭犯罪心理学规律,总结客观经验,对于反恐执法当然有参考价值,而对于校园和社会的反恐预防式教育,同样具备重大参考价值!一如应对青少年自杀问题,无论是预防和及早发现青少年自杀,还是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和抗逆教育,都是需要青少年心理学等相关专业学科的学理来支撑,而这些学理很大程度上就是来自对过往自杀个案的专业研究和总结。既然社会上已经对恐袭思想蔓延和行动隐患有所忧虑,那么就有必要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反恐教育,而这必须有赖于对已经出现的本地恐袭个案进行专业的研究,而不能单靠一般犯罪心理学理论,更需要符合本地社会民情独特性的学理总结与指导。 采取针对性反恐教育 接着,在有了上述基础研究之后,教育部门可以和执法部门合作,根据符合本地特性的恐袭犯罪学研究发现,编制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指引和学生发展及辅导指引。在推动落实国安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同时,及早地发现恐怖主义和极端思想的萌芽与传播,更有效地防止这些有害观点毒害我们的青少年,更好地教育学生、保护学生。 另外,校园之外的社会教育,同样也是依循这个思路,把恐怖主义思想萌发之根源、传播之路径、行动之爆发,如实告诉社会市民大众,从而提高整体社会的警惕性和反恐意识。 当代中国体制其中一个优越性就是在于精准治理,扶贫如是,抗疫如是。为什么香港就不能学习这种治理思路?反恐执法,固然讲究精准;反恐教育,一样应该如此。 教联会副主席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