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社评:献金政治充满铜臭味,玷污美国选举制度时间:2022-09-24 韦宗友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 金钱是政治的母乳。这句话用在当下的美国,尤为贴切。前不久,一则“十亿规模”的政治献金新闻,刷爆了美国媒体,再度引发世人对美国献金政治的关注。据美国《纽约时报》揭露,一位此前“默默无闻”的电子制造业大亨巴里·赛德,去年以股票捐赠形式,向著名保守派律师和政治活动家莱昂纳多·利奥领导的右翼政治团体“大理石自由信托基金”一次性捐赠16亿美元,刷新了美国非盈利机构单笔政治捐赠纪录。 美国政治中的献金政治,美国选举与金钱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,一直为人诟病。美国媒体和选举监督团体,也一直在揭露金钱政治对美国政治、美国选举的腐蚀性影响,美国立法部门甚至还出台过不少限制选举献金的法律,但是,收效甚微。实际上,本世纪以来,金钱与政治的联姻,非但没有逆转,相反有愈演愈烈之势。这背后既有美国选举制度本身的问题,也有美国政府部门对献金政治的睁眼闭眼,甚至变相鼓励的因素。 首先,美国的选举制度离不开金钱的哺育。在美国选举权尚未普及的共和国早期和19世纪,选举就离不开金钱的滋养。政客们为了赢得选举胜利,时常通过提供免费午餐、优惠券等“小恩小惠”,吸引选民支持;同时承诺胜选后的“政治分肥”,吸引“金主”慷慨解囊,缓解选举资金压力。 随着选举权在20世纪的普及和选举变成一项全民“政治运动”,选举的资金要求更是水涨船高,政客对政治献金的需求也更为迫切。两年一小选、四年一大选的选举周期,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美国政客的头上。不少政客从上任之初,就考虑如何筹钱,如何尽快与金主们建立联系,源源不断获得资金支持,为竞选服务。 其次,选举法律为献金政治“留有余地”。尽管早在1907年美国就通过了首个规范选举献金的联邦法律《提尔曼法》,此后,美国国会又先后通过了一系列限制选举献金的法律。然而,这些法律在限制、收紧对参选人的直接政治捐资的同时,却为个人、公司和机构向政治团体(政党、政治行动委员会等)、工会和非盈利机构捐资打开方便之门,允许向后者提供不受限额的捐资。这些变相支持或影响选举的资金,被称为“软钱”。这就为金主影响选举和政客网罗政治献金提供了特别通道。 通过向政治团体、工会和非盈利机构不受限制地捐款,金主可以实现绕开法律限制,影响选举和舆论的政治目的。政客则可以通过形形色色的“政治行动委员会”,接受大量“软钱”捐赠。“大理石自由信托基金”就是倡导共和党保守主义政策理念、反对民主党选举权改革和最高法院自由化倾向的非盈利机构。 最后,政治极化也助推了美国的献金政治。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,美国政治极化显著加剧。特别是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,在税收、社会福利、堕胎、移民、性别、平权、警察执法和选举权等国内政策上的对立尤为尖锐,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。两党为了巩固本党势力、打击削弱对手、赢得选民和舆论支持,都竞相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游说和舆论动员,进一步推高了竞选中的资金需求和对政治献金的渴求。 据统计,2020年,15个政治上最活跃的支持民主党的非盈利机构,总共投入了15亿美元,为民主党摇旗呐喊;而支持共和党的15个最活跃政治团体则花费了9亿美元,鼓吹共和党的政策议程。“大理石自由信托基金”主席利奥声称,鉴于民主党政治团体的高度活跃,“现在正是保守派运动需要与乔治·索罗斯、汉斯约格·怀斯、阿拉贝拉顾问以及其他左派慈善家并驾齐驱的支持者的时候,针锋相对捍卫我们的宪法和理念。” 愈演愈烈的献金政治,让美国选举充满了铜臭味,玷污了其引以为傲的民主和选举政治。(责任编辑:华章 安然 宇馨) |